Skip To Content
part01
Plague at the Golden Gate (Chinese) poster image
正在串流播放 觀看電影
Aired May 24, 2022

Plague at the Golden Gate (Chinese)

Film Description

新冠病毒 (COVID-19) 來襲,全世界封城,令人人惶恐且引起反亞裔情緒,而早在一百多年前,1900年在舊金山華埠爆發的淋巴腺鼠疫也使全城轟動。 那時候,文明社會聞之色變的疾病— 即可怖的黑死病— 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在北美洲。當時,兩位無論在性情、所受教育培訓和經驗方面都截然不同的醫生用了兩種不一樣的方式在看似難以取勝的情況下帶領抗疫行動,要在鼠疫於全國傳開之前遏制它。他們不只要面對巨大的醫學挑戰,而且商界領導、從政人士甚至美國總統也出乎意料地為難他們,其原因包括政治上的利便、無知、貪婪、種族歧視和對聯邦政府甚至科學根深柢固的不信任。從疾病爆發初期,當地的華人就已經被推出來頂罪,因此他們集體反抗這種不公平且充滿歧視的對待。《Plague at the Golden Gate(意譯: 《鼠疫襲金門》)令人全神貫注、講述為了拯救舊金山和全國人民免受致命疾病之害而與時間賽跑的故事,部份改編自David K. Randall (大衛·蘭達爾) 備受好評的著作《Black Death at the Golden Gate》 (意譯: 《黑死病襲金門》)。

Credits

Based In Part On
Black Death At The Golden Gate
By David K. Randall

Narrated By
Lea Salonga

Edited By
M. Watanabe Milmore, A.C.E

Produced By
James Q. Chan

Written By
Susan Kim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Li-Shin Yu

Voices
Joseph Kinyoun . . . Joel De La Fuente
Rupert Blue . . . Josh Hamilton
Chung Sai Yat Po/Voice Of Chinatown . . . Perry Yung

Original Music By
Vivek Maddala

Executive In Charge Of Production
Eurie Chung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Clare Major

Additional Cinematography
Michael Chin
Jeff Den Broeder
Nat Prinzi

Assistant Camera
Kelsey Rivera
Ambrose Eng
Levi Jawara
Anthony Jefferson
Man See Kong

Gaffer
Joshua Carrasco

Sound Mixer
Jim Choi
Ramon Cortes
Dwayne Dell
Jon Gerdemann
Alexandra Lambdin
Jt Takagi                

Production Assistants
Petrina Chi
Anne Gravino
Gary Law
Kevin Watkins

Hair And Makeup
Angela Womack

Musicians
Julie Pusch: Violin, Violas, and Music Preparation
Isaiah Gage: Cello
Chris Tedesco: Trumpet and French Horn
Sara Andon: Flutes
Anthony Parnther: Bassoon
Chris Bleth: Clarinet
Vivek Maddala: Drums And Percussion, Piano, Guitar, Bass, Lute, Orchestration, and Programming

Locations
Chan Wing Chuen Family Association
Chee Kung Tong
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San Francisco City Hall

Prop House
History For Hire
The Prop House

Post Production Supervisor
Genevieve Geoghan

Assistant Editor
Chih Hsuan Liang
Ruolin Luyo

Graphics & Animation
Travis Hatfield
Janimation

Post-Production Sound & Picture Finish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Postworks New York

Colorist 
Brian Woos

Supervising Conform Editor 
Jeff Cornell
Ryan McMahon

Finishing Producer 
Patriciana Tenicela

VP of Engineering
Eric Horwitz
Jonathan Catt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Joe Beirne

Senior Vice President, Theatrical Services
Clark Henderson

Digital Intermediate Account Executive 
Pete Olshansky

Dialogue Editor
Matt Rigby
Marlena Grzaslewicz

Sound Designer
Mariusz Glabinski

Sound Effects Editor
Ailin Gong
Todd Yeager

Re-Recording Mixer
Peter Waggoner C.A.S.

Sound Project Manager
Emily Gilmer

Svp, Sound Services
Jay Rubin

Recording Studio
City Vox
District 78

Sound Engineer
Don Hoffman
Aaron Harrow
Spencer Yaras

Archival Researchers
Yuet-Fung Ho
Anna Louie
Sofia Santana
Joan Yoshiwara

Research Assistant
Katie Quan

Advisors
David Morens
Mae M. Ngai

Fair Use Attorney
Focus Media Law Group
Justine Jacob

Interviewees 
Marilyn Chase
May C. Chu
Rev. Harry Chuck
Joseph K. Houts, Jr.
Charles J. Mcclain 
David Morens
Mae M. Ngai
John A. Powell
Bruce Quan, Jr.  
David K. Randall
Trish Reeves
Guenter B. Risse
Nayan Shah

This Program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the Generous Access to the Extraordinary Family Collections of
Joseph Kinyoun Houts, Jr. 
J. Michael Hughes
Bruce Quan, Jr.
Trish Reeves

Archival Material Courtesy of
Alamy
Alexander Turnbull Library, Wellington, New Zealand
Amon Carter Museum of American Art, Fort Worth, Texas
Artgrid
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
California History Room, California State Librar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aminade University of Honolulu
Chinese Hospital of San Francisco
Criticalpast
The Denver Public Library, Western History Collection
FoundSF
Frank Davey
Getty Images
Global Imageworks, LLC
Granger Historical Picture Archive
Hawai’i State Archives
History San Jose
Institut Pasteur / Musée Pasteur / Archives Direction
Istock / Duncan1890
John E. Allen Archive
Kam Wah Chung State Heritage Site, Oregon State Parks And Recreation Department
Library of Congress
Marin History Museum
Museum of Performance + Design
National Archiv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Division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Park Service
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
Pond5
Prelinger Archives
Royal BC Museum and Archives
San Francisco History Center, 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Records,
San Francisco Ephemera Collection,
Marilyn Blaisdell Photograph Collection,
Willard E. Worden San Francisco Views Photograph Album,
J. M. Williamson M.D. Board of Health Photograph Album,
D. H. Wulzen Glass Plate Negative Collection
Science Photo Library
Shutterstock
John Henry Mentz, SFMTA Photo Archive
Steeplechase Films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ollection, Ethnic Studies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ntley Historical Libra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ibraries
Federal Writers’ Project (S.C.) / South Carolina Postcards Collection (S.C.), South Caroliniana Library,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Special Collections
Wellcome Collection
Western Neighborhoods Project Via Opensfhistory
Western Sonoma County Historical Society

Special Thanks
Sunny Angulo
Ric Burns
Vickie Dirito
Anna Eng
Joseph Engler
Susan Goldstein
Stephen Gong
Joe Hinnebusch
Roland Hui
Sine Hwang Jensen
Esther Kwan
David Lei
Alexandra Margolin
Christina Moretta
Bob Perrins
Aaron Peskin 
Josh Pultz
John P. Reese
Susannah Robbins
Michael To
Jean Tsien
Calvin Yan
Donald Young 
Li-Yuan Yu-Lee  
Li-Hsiang Yu Shen  
Kevin Yuen
Leif Anderson
Douglas Atkins
Nick Bartel
Longzan Chen
Emma Marie Chiang
Ben Chiu
Boris Delepin
Dave Dirito
James Dirito
Michael Ehrenzweig
Sarah Eilers
Katherine Ets-Hokin
Chuimei Ho
Noreen Houts
Jenni Lau
Don Merritt
Darin Ow-Wing
Dorothy G.C. Quock
Alexandra G. Risse
Susannah Robbins
Benjamin Lee Stone
Judy Teng
Mora Tulián
Lorna Wright
Li Wei Yang
Susan Yip
Richard Yuen 
Jian Zhang

Plague At The Golden Gate Production Funding Provided By
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
Fullerton Family Charitable Fund
Philip I. Kent Charitable Fund 

American Experience Original Production Funding Provided By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Robert David Lion Gardiner Foundation
The Documentary Investment Group

For American Experience

Senior Post Production Editor
Paul Sanni

Post Production Editor
Lauren Noyes

Production Coordinator
Alexa Miguel 

Business Manager
Jaime-Lyn Gaudet  

Senior Contracts & Rights Manager
Susana Fernandes

Legal and Business Affairs
Jay Fialkov

Talent Relations
Suzy Carrington

Marketing Manager
Violet Zarriello

Special Projects Assistant
John Campbell

Publicity
Mary Lugo
Cara White

Digital
Kirstin Butler
Eric Gulliver
Tsering Yangzom

Director of Audience Development 
Chika Offurum

Development Producer
Charlotte Porter

Director of Production
Vanessa Ruiz

Director of Business Operations & Finance
Nancy Sherman

Senior Series Producer  
Susan Bellows

 Executive Producer    
Cameo George

A Flash Cuts production for American Experience.

American Experience is a production of WGBH, which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its content.

© 2022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ranscript

敘述:1900年1月20日,歐胡島的天空黑煙密布。淋巴腺鼠疫驚現在檀香山的唐人街,而驚惶的衛生官員想盡辦法想遏止疫病的傳播。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在那個時代,他們不太了解鼠疫是怎麼傳染的,所以公共衛生的處理方式是把人隔離。他們把整個區域攔截起來,派警察、設檢查站,不許任何人進出。但若他們不能遏止這個疾病的傳播,他們經常就針對建築進行策略性燒除。他們的看法是,「不管你怎麼處理,就算要把那裏燒毀也必須遏止這個疫情。」

敘述:居民驚慌地從家裡逃離迅速蔓延的火勢。成群的白人居民在附近守著,手持木棒和手槍,恐嚇所有亞裔人士,只要從隔離區走出去就會遭殺害。

NAYAN SHAH,歷史學家:這是中世紀殲滅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的黑死病。所以當時的感覺是如果不能遏止它,後果不堪設想。

敘述:火燒了十七天,把整個唐人街幾乎化為灰燼,四千五百名居民無家可歸。淋巴腺鼠疫是歷史上最可怖的疾病,而在那時候還是個不解之謎。經過好幾百年發生的兩次鼠疫大流行殲滅了歐洲和北非洲的人口。而現在,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正在亞洲肆虐。

DAVID K. RANDALL,《Black Death at the Golden Gate(《黑死病襲金門》)作者:這是蒸汽輪船時代的初期,不論是疾病還是人還是貨物,都可以迅速地在全世界流動。淋巴腺鼠疫在香港蔓延,繼而傳到日本,然後到印度,致使以百萬計的人死亡。

在那個時候,大家對這個疾病的定義和它的傳播渠道都保留著中世紀的概念。很多人認為它的成因是「瘴氣」──即不好的空氣,或者是單純的因骯髒環境引起的疾病。另外,還有人認為這只是「吃米飯人群」的疾病。

敘述:淋巴腺鼠疫無聲無息地沿著太平洋傳開時,氣氛已經充滿了種族歧視和無知。它將有史以來第一次登陸北美洲,在那裡引發全國的驚恐、否認和指責。

兩名男子將會設法阻止它,但他們不只要面對醫學上的不明因素,還得面對始料不及的政界、商界和種族的強烈挑戰 。

敘述:1899年6月28日,早上寒冷多霧,一位獨自在捕蟹的義大利籍漁夫看到讓人不安的景象。舊金山灣裡有兩具面朝下的浮屍。

前一天的早上,日本的蒸汽輪船日本丸從香港到達了舊金山,沿途在上海、橫濱,然後檀香山停留。船上舉著黃色旗幟,是在國際上象徵疾病的顏色,像是一種凶兆。

MARILYN CHASE,作家:當日本丸駛進舊金山灣,兩名身上帶病的偷渡者從船上跳進了海灣。當他們的屍體被尋獲時,當地的醫生覺得可疑。

敘述:他們驗屍得到的發現,再加上近期有關亞洲出現鼠疫的報導使他們很不安。他們立刻把結果送到其時在附近的天使島任職、全國最權威的鼠疫專家、新就任的美國海事醫務署(簡稱MHS)主任(Joseph Kinyoun)約瑟.金勇。

MARILYN CHASE,作家:舊金山灣的天使島有一個檢疫站,人和貨物都會在那裡被海事醫務署的醫生檢查各種疾病。

敘述:海事醫務署建立於三十年前,為生病海員提供醫療。但到了那個時期,「公共衛生」的概念已進化成涉及全國的領域。海事醫務署(簡稱MHS)受命運用聯邦檢疫、監視等權力對抗疫病的傳播。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們的主要責任是保護美國的人民免受世界各地的疫病所害。因此,海事醫務署的官員被分派到羅馬、倫敦及亞洲等地。

敘述:在就任僅僅幾個星期後,金勇比任何人都清楚,世界各地的醫院都在報告鼠疫引起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九十,而且,數百萬人已經死於另一場始於1850年代極兇猛的疫病大流行。雖然沒有人知道為甚麼,但老鼠和污穢長久以來都與瘟疫被聯想在一起。金勇下令消毒日本丸並檢查是否有害蟲,才命船上的全體乘客共55人留在天使島檢疫。

然後,他必須面對最關鍵的任務──查出那兩名男子的死因。

JOSEPH HOUTS JR.,約瑟金勇曾孫:金勇懷疑是鼠疫,所以報章上稍微有了點動靜。可是,金勇認為那兩具屍體腐爛得太嚴重了,又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媒體也就不報了。金勇有保留,所以暫時不提,大家也就不提了。

敘述:若出現確診的病例會有極嚴重的影響,但腐爛的屍體和組織樣本的情況使他無法作法證確認。因缺科學證據,金勇無法肯定鼠疫已經來臨了。但是他經年的嚴格訓練教會他必須保持警惕。

MARILYN CHASE,作家:約瑟.金勇在科學界出類拔萃。他的教育背景完美無瑕,曾跟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學習,學會了診斷傳染病最先進的技術。然後,在27歲那一年,他在紐約的衛生實驗室的時候,用最新的細菌學測試確診了西半球第一宗霍亂。他在美國科學家之中是真真正正的精英。

敘述:但是金勇如日中天的事業被個人的悲劇打斷了。

TRISH REEVES,約瑟金勇曾孫女:約瑟和伊莉莎白.金勇的女兒在僅僅三歲時死於白喉。那是一種殘忍的疾病,而作為家長應該會感到心碎。

DAVID K. RANDALL,作家:在那個時期,白喉是最凶猛的小兒疾病之一。因此,金勇前往德國與研發了根治白喉的治療的羅伯特.柯霍合作。

看著那些小孩都神奇地痊癒,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同時也不得不相信,他在這些孩子的臉上看到自己女兒的影子。這使他深深地相信醫學可以戰勝一切。

敘述:推動金勇的不只是找到人生目標的感覺,更是醫學無所不能的信念。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約瑟.吉母斯.金勇打從第一天踏進海事醫務署開始就已經是一位很獨特的人物。他沉浸於科技,教會自己拍攝和放射學,兩者在世紀之交都是新技術。他也是一位發明家,發明了數之不盡的機器與設備,例如蒸汽消毒、化學消毒器。只要是新技術,他都會愛上甚至想完全掌握它。他是一位對各種新概念的最先採用者。

敘述:這位39歲的科學家已經在當時仍屬新興領域的微生物學、傳染病學界證明了自己的領導能力。一到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金勇便把衛生實驗室發展成先進的全國研究中心,而這個中心協助海事醫務署辨認疾病和控制疫病的爆發。

MARILYN CHASE,作家:約瑟.金勇醫生熱愛美國衛生實驗室。他和年輕的妻兒熱愛美國東岸較為高尚的生活,而且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都在位於東岸華盛頓特區。

可是,當時身為海事醫務署醫務總監的Walter Wyman(華特.威曼) 正在注意美國西岸。他擔心鼠疫會從那裡傳入境內,所以他把年輕的約瑟.金勇調任到舊金山接管天使島的檢疫站。當然,金勇也不樂意被發配到他視之為邊境前哨站的這個地方。

敘述:海事醫務署的一處檢疫站設立在舊金山灣中心的天使島,島上只有凌亂而骯髒、年久失修的建築。金勇這個新的辦事處完全不適合處理眼前這個緊急的任務──在致命的疫病威脅之下保護全國的人民。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海事醫務署是美國政府的制服部隊,而金勇本身也是一個很守軍紀的人,向來服從上級的命令,上司讓他做甚麼他就會做甚麼,不會有怨言。不容置疑,他是這個任務最合適的人選,而他自己大概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如既往的完全投入任務。

敘述:從金勇在加州接任的那一刻起,他就對鼠疫提高警惕。舊金山不僅有西岸最繁忙的港口,而且其鐵路通往全國,最使人擔憂的是,它因地理位置有潛力廣泛地傳播疾病。若只錯過一宗病例,後果不堪設想。

NAYAN SHAH,歷史學家:約瑟.金勇專注於檢查來自亞洲的每一艘船,因為在淋巴腺鼠疫出現在檀香山又被發現在華人聚居地以後,就產生一種確認偏誤,他們認為這個病只會影響華人,認為有辦法控制它,而這建立了一種非常壞的局面。那種局面只釀成了更多恐懼、更多迷惑、更多誤會。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華人為疫病的源頭。

敘述:二十世紀來臨,使各人同慶,而沒有一個地方比舊金山更驕傲、更樂觀。住在洛磯山脈以西的人裡面,四分之一都住在這個城市。全國於密西西比河以西三分之一的錢財都經由舊金山的銀行處理。這裡是貿易中心,也是通往東方的門戶。如果說富有自然資源的加州是一頂皇冠,那麼舊金山就是皇冠上一顆最明亮的鑽石。它是真正的明日之城。

MARILYN CHASE,作家:舊金山是淘金潮時期的新興城市,它富有新貴的錢財,有三座歌劇院,鐵路和礦業大亨都住在諾布山上近乎城堡的豪宅裡,還有嶄新的纜車系統。1900年的舊金山想成為太平洋岸的巴黎。

敘述:城市裡差不多百分之六的人口都住在一個十二條街組成的地區。

HARRY CHUCK卓光漢,社區權益倡導者:唐人街是我永遠的家。我母親於1900年出生在舊金山的唐人街,而她終生生活在那裡,因為他們當時沒有別的選擇,他們不被允許搬離這個區。那時候有紅線策略、有歧視,人又被刻板印象所侷限。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唐人街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為華人不被允許住在白人地區或任何別的地區。社會學家稱這些地方為民族聚居區,在那裡,人們可以跟說相同語言、吃相同的食物或信奉相同宗教的人住在一起,但也會侷限人。所以可以說,各地的唐人街綜合了民族的團結、歧視和排斥等因素。

敘述:1900年1月31日,農曆新年──即鼠年來臨的同時,唐人街店鋪的店主開始注意到一個使人不安的景象──老鼠的屍體遍布該區的小巷和庭院,而對於41歲的黃植敬(音譯),確實是大事不妙。

黃姓男子是附近一個木場的工人,住在唐人街的主要街道都板街上的環球酒店。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和另外的兩名男子共同分用一張牀,三人輪流睡覺。他過的只能說是生存,不是生活。他和當時的很多從中國來的人一樣,滿心以為自己住在舊金山的時間會很短。他們的計劃是,到舊金山賺很多錢以後衣錦還鄉。但這個情況幾乎沒有實現在他們任何一個人身上。

敘述:黃植敬經歷了數星期間越來越嚴重的發燒、疲倦和又痛又腫的淋巴結,或稱「淋巴腺腫」。因為城市裡的醫院拒絕向華人提供醫療,他尋求中醫治療,但甚麼方法都似乎無效。漸漸的,他病得不能動彈。

DAVID K. RANDALL,作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眼看他病入膏肓,所以他們把他帶到當地的所謂太平間。

GUENTER RISSE,歷史學家:華人持有一個整體觀念,他們相信在死後,自己的靈魂需要得到安息,而遺體必須被帶回去,因為他們深信祖先在死後的世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華人社區和西醫之間的不信任,其中一個起因是雙方對生死持有很不一樣的觀念。遺體不可以被割開,對驗屍更是痛心疾首。一個人的靈魂必須回歸他的故鄉。因此,當時的華人很謹慎。

MARILYN CHASE,作家:所以那件事被低調地處理了。而於1900年3月6日,黃植敬孤單地死了。

敘述:加州法律規定醫生必須提供死亡證,衛生檢察官因此被召來檢查遺體。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發現黃植敬腹股溝處有淋巴腺腫後立刻往後縮,因為他認出那是甚麼,知道那是淋巴腺鼠疫的病徵。所以他想:「我要從黃植敬遺體上的這些組織取樣本送到天使島金勇的手上,讓他決定這是不是鼠疫。」

敘述:這些腫大的淋巴結名為「淋巴腺腫」,而金勇對其非常清楚。淋巴結腫大雖然是鼠疫眾所周知的病徵,但他也知道單憑這一個症狀不足以確診,而他必須百分之百肯定。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要對鼠疫病患死亡作科學確診,不能單靠檢查活著的患者或一具屍體,而是必須從組織把生物分離出來。

敘述:1900年,微生物學仍屬新興的領域,而細菌會引起疾病的這個概念還未被完全接受,就連很多醫生亦然。連金勇的上司醫務總監華特.威曼本人也發表過充滿揣測和資料不正確的有關鼠疫的論文,錯誤指出疾病是經由灰塵或受感染的食物、物件傳播。威曼也贊同當時流行的種族論,指該疾病只會傳染亞裔人士而不會傳染白人。

DAVID K. RANDALL,作家:醫務總監威曼也親口說,這只是「吃米飯人群」的疾病,如果你吃「以肉為主的飲食」,你會對它產生免疫力。

敘述:這種無知的想法被廣傳,其中一個原因是科學鑑證可能需要很多年。雖然如此,歐洲的科學家最近用一種名為革蘭氏染色的檢測辨認出淋巴腺鼠疫的細菌。

MAY C. CHU朱清梅,醫學微生物學家:淋巴腺鼠疫是由名為鼠疫桿菌的細菌傳播,而在顯微鏡下使用革蘭氏染色可以凸顯不同的顏色。因此,你可以從載玻片上我們稱為塗片的樣本看到細菌,而鼠疫桿菌的染色是粉紅色。

敘述:作為研究該桿菌的第一名美國人,金勇不容置疑是全國測試鼠疫的最有資格的科學家。黃姓患者死亡數小時之後,金勇開始進行艱鉅的法證程序,分析取自遺體的樣本。

MARILYN CHASE,作家:做活檢時從樣本中把病菌分離出來,然後用革蘭氏染色檢查,把病菌放在顯微鏡下......查看有沒有那個獨特的粉紅色桿條形、圓端的細菌;那是鼠疫典型的標誌。

敘述:但是單憑那個典型的標誌還是不足以確診。金勇必須在他的實驗室做細菌培養。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但時間正正是他們最缺的。他不得不擔心──還有多少人可能已經被傳染了呢?

在舊金山灣的彼岸,市衛生局已經慌張得等不及。他們認為這明顯的是個侷限在唐人街的「華人問題」,所以他們決定為控制疫情而隔離整個區。黃植敬死後的次日,唐人街的華人一起床就發現他們十二條街組成的地區被繩子攔截起來。一夜之間,兩萬人──即市內幾乎所有亞裔人士幾乎成為囚犯。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這個情況特殊之處是,那次隔離並沒有侷限在患者被發現的那個房子,而是實施在整個唐人街,封鎖市內的一整個地區。

NAYAN SHAH,歷史學家:那時候有這麼一個概念,就是華人身負疾病的特別兇猛的病種──無論是天花、梅毒還是淋巴腺鼠疫。他們更相信這是亞裔身體獨有的特質,並且有可能傳染給無辜的中層階級的白人。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那時候,確實存在亞裔比白人更容易患這個病的概念,而這種概念在那個時候廣泛地流傳。

DAVID K. RANDALL,作家:唐人街的居民真的走投無路;他們不被允許入籍、他們不被允許持有房產、他們不被允許擁有很多基本的人權。

敘述:1900年,反華裔情緒並不是個別的事件,而是憲法的一部份。1882年的《排華法案》禁止所有華人入籍,基本上把他們置於社會的邊緣。

JOHN A. POWELL,法律歷史學家:即使在《排華法案》通過以前,華人已經不被當人看,這也是法案能通過的原因。那是我們史上唯一一次具體地指明一個族群不許來美國,因為(當時的人認為)「他們不屬於這個地方,他們和我們的差別太大了。」

MARILYN CHASE,作家:修建橫貫大陸鐵路需要極大量的勞動力,而華人承擔了這種工作。但最後的那根象徵著鐵路大功告成的金釘子被釘上的那一刻起,華人便不再受歡迎了。曾被視為必須的華裔工人現在被視作會削減對白人勞工需求的多餘勞工。因此,白人勞工非常仇視他們。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那時候離《排華法案》通過已經差不多二十年,而剛過去的數十年是很動盪的時期,期間政府試圖剝奪這個權利或強施那個歧視華人的法例,目的是把人趕走。

敘述:華人社群一看到警戒線就知道,那只是針對他們的若干不公政策中,又一次證據薄弱、借題發揮的最新戲碼。

MARILYN CHASE,作家:老百姓劇烈反對被封鎖在唐人街內。很多人在區外工作,他們需要上班。值得一提的是,白人社群雖然不太同情唐人街華人的思想角度,但他們希望自己的廚師、花匠和佣人回到崗位上,所以各方陷入了爭執。到了3月10日,繩索被拆除了。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所以唐人街的第一次隔離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只有三天。

DAVID K. RANDALL,作家:因為隔離令迅速地被撤銷,舊金山的很多人認為是一場騙局,這幾乎立刻削減了公眾的信任。

敘述:面對著這種無能的表現,全城的人如釋重負,其態度同時也帶嘲諷。

MARILYN CHASE,作家:當時有報章作了首打油詩慶祝隔離的結束:「方阿寶回崗位上,烹飪勝利」,因為人們得回他們的佣人了。就是這種種族優越主義從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散發出來。

敘述:獨自身處天使島實驗室的金勇用了48小時成功培養出微生物。但是下一個步驟──把它注射在健康的動物身上,然後觀察結果將需要好幾天。金勇再次加倍謹慎,決定用四隻物做實驗──兩隻天竺鼠、一隻大老鼠和一隻猴子。 

JOSEPH HOUTS JR.,約瑟金勇曾孫:其中三隻動物挺快地死了,而他把希望寄託在最後一隻動物──即猴子的身上。若牠不死,那麼或許不是鼠疫。

最後,牠也死了。

敘述:3月13日,即黃植敬死後七天,金勇終於可以確認他的死因。黃成為了美國第一宗確診的淋巴腺鼠疫病例。但是金勇害怕他並不會是最後一宗。

DAVID K. RANDALL,作家:金勇立刻發送一封密碼電報到華盛頓,上面寫著「確認是鄉巴佬」,是鼠疫來了的意思。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金勇的上司華特.威曼絕對有理由相信,如果這個病脫離了舊金山,它會傳遍全國導致無數人死亡。因此,在華盛頓的人很驚慌。他們的看法是:「不管你怎麼做,哪怕要把整個地方化為灰燼,你必須控制這個疫情。這是涉及全國的緊急情況。」

敘述:在聯邦政府慌忙地整理出一個對策之際,金勇發現確診病例的消息在舊金山的領袖之間迅速地傳開了。儘管如此,有權勢的商人和政界人士,例如市長James Phelan(吉姆斯.菲倫)拒絕相信他檢測的結果。

GUENTER B. RISSE,歷史學家:世界各地的航運交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舊金山如果發生鼠疫,整個城市會被封鎖,不再向外開放。因此,各方的工業都會有危險。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菲倫市長很擔心如果舊金山出現鼠疫病例的消息傳了出去,城市的商業經濟會大受打擊。

敘述:城市的領袖習慣了很大的自由度,不喜歡被命令,特別是來自聯邦政府的命令。

NAYAN SHAH,歷史學家:海事醫務署成立後,聯邦政府開始全面地涉足全美國的公共衛生。他們認為自己有無上的權威,可是舊金山市政府和商界的權貴對他們的回答是:「在舊金山,我們有管轄權。」此外,還有州政府的官員和州長都認為:「在全加州,我們的權力最大」。大家馬上開始討論到底誰的權力最大。如果爆發疫病,是聯邦政府的責任嗎?還是市政府的?還是州政府的?

敘述:舊金山大部份的人愛理不理,他們無暇理會唐人街的一個素未平生的人死亡,尤其因為當時普遍認為白人不可能感染這個病。至於城市的領袖,他們雖然拒絕接受金勇發現確診病例的事實,可也同意他們稱為「華人問題」的情況需要受到控制。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他們不太了解淋巴腺鼠疫怎麼傳染給人,但是他們卻認為如果這個病出現在一個城市,必須會是在其中一個具體的區域。因此,當時的公共衛生處理方法是找出源頭,然後到那裡想盡辦法產除疫病。

敘述:從菲倫市長宣布「亞洲的傳染病是舊金山公共衛生無盡的威脅」起,七十五名衛生官、幾十名警察手持大鎚和斧頭成群的圍攻毫不知情的唐人街。他們砸門、洗劫住宅、肆無忌憚地偷竊,還毆打任何挺身而出的人。

MARILYN CHASE,作家:他們被迫承受所謂的防疫措施,其中包括焚燒個人物件。他們也用裝滿硫磺的煙燻爐燻屋子。如果你是販賣精美絲綢或陶瓷的商人,這些措施會毀壞你的貨物。這些粗疏、帶歧視而且效果不大的措施嚇壞了老百姓,人們也就不踴躍報告家人生病的情況了。

BRUCE QUAN JR. 關道進,Lew Hing(音譯劉興)曾孫1900年,也就是淋巴腺鼠疫爆發的時期,我曾祖父有一家名為太平洋水果包裝公司的企業。我的家人住在唐人街士德頓街的工廠樓上。他們去教會,而那裡的助理牧師是伍盤照。因此,他在其時創辦的報紙是我曾祖父資助的,名為《中西日報》。而在唐人街,人們會把一些報紙貼在牆上,所以華人社區非常清楚當時所發生的事。

NAYAN SHAH,歷史學家:伍盤照和他的報紙團隊從華人的角度紀錄著華人勞工深深感受的恐懼和憂慮、對西方醫學權威的不信任、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所感到的恐懼。

男子 (朗讀) :「嗟乎猴子死生其關繫夫大埠(按即舊金山) 聲名不綦重哉……其為猴子幸夫抑為大埠幸……」《中西日報》

敘述:在黃植敬死後九天,金勇再確診了三宗病例,全都在唐人街。一直以來,金勇正擔心病情會這樣爆發,了解到儘管只有幾宗病例,都絕對有可能不受控制大幅度的增加,在數週內成為傳遍全國的流行病。情況急切,引起了媒體大亨威廉.倫道夫.赫茲的注意。

3月18日,他旗下的報紙《紐約日報》在全國發行的號外版內宣揚加州這則極引人注目的新聞。在商界給的壓力之下,舊金山的領導迅速作出回應,召集各大報章的總編一起否認這些所謂的「謠言」。

DAVID K. RANDALL,作家:市政廳和舊金山所有的權貴的想法一樣:「我們不會報導任何跟鼠疫有關的新聞。」《舊金山紀事報》的人說:「我們會寫一篇社論,指金勇和來自海事醫務署的任何人只想扒舊金山的錢包。」

MARILYN CHASE,作家:約瑟.金勇醫生是一個有尊嚴的人。他視科學技術和科技帶來的啟示為他送給大家的禮物。他很正確地認為,大家應該因為他給舊金山帶來這份禮物而稍為尊重、順從於他,但他完全沒有得到這些對待。因為打從約瑟.金勇從黃植敬身上的腺體確診第一宗鼠疫病例起,科學就被審判。

TRISH REEVES,約瑟金勇曾孫女:而淋巴腺鼠疫被稱為「金勇的騙局」。

敘述:當媒體的瘋狂報導圍繞著金勇,他正在急忙地努力追蹤每一位受害者活著的最後幾天的情況,急切地希望能從而判斷下一宗病例可能於何人何處出現。

DAVID K. RANDALL,作家:金勇在開始診斷這些病例之初之所以會這麼害怕,是因為他找到一名受害者但未能在其身上找到與下一名受害者的任何關係。感覺好像你在看著大海,雖然看不到水裡面,但你知道下面一定有東西。但他完全不知道那個東西是什麼。

MARILYN CHASE,作家:它是一個謎,進展的速度緩慢。在出現一或兩宗之後暫時緩一緩,而金勇在努力推敲謎底。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他在留意有沒有別的鼠疫病例,也了解到當地的衛生官員如此對待唐人街的居民,有可能會使他們隱瞞病例。

男子(朗讀): 「每處是疑心、每影皆是敵。」《中西日報》

MARILYN CHASE,作家:如果有人死於鼠疫,必須驗屍確定死因,而這在華人的文化裡是一種侵犯,所以沒有人想把科學專家叫來。

DAVID K. RANDALL,作家:事情演變成一種貓抓耗子的遊戲,而一直有人在質疑他,「如果鼠疫像你說的那麼可怕,那麼應該遍地是屍體才對,而且應該也有活著的、正在與這個病糾纏的患者才是。」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大家的想法是「如果鼠疫確實存在,它應該在極速地蔓延,為甚麼沒有好幾百名患者?」情況當然也讓金勇為難,因為儘管面對這些頗明確的證據,人們仍然堅持否認鼠疫的存在。

敘述:當5月中旬又有三人死亡,金勇便發電報給威曼,催促他推行一個大膽而沒有先例的計劃,他提議給每個唐人街居民接種最近研發的哈夫金疫苗。

1900年,接種疫苗對大多數人民而言是個讓人害怕的概念。但在唐人街,使這個提議更複雜的是當時極負面的種族關係。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長久以來,白人──即歐洲裔人士以惡劣的態度對待舊金山的華人,所以對華人而言合理的想法是,如果當權的白人推行這個計劃,它一定有問題。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華人與當地衛生官員之間的關係毫無正面之處。華人一直承受著惡意的忽視,一貫地被市內的醫院拒絕提供醫療。一家華人開辦的診所在那一年才獲准在唐人街開辦,名為東華醫局。因此,華人絕對不信任市衛生官員。再說,政府並沒有讓白人接種疫苗,所以這個計劃似乎是針對華人的。

敘述:哈夫金疫苗大體上未經實驗,而存在的數據顯示它的效果只有百分之五十。此外,盛傳該疫苗的副作用非常可怕,赫茲報章的一個渴望報導爆發性新聞的記者甚至自薦接種。

男子(朗讀):「不到兩個小時,藥物傳遍了我全身,而我開始感覺到它的作用。劇痛的感覺傳遍整個胸部、沿著手臂往下走甚至傳到了我的頭和脖子。我的左邊手臂感到麻木,肩膀、胸口、脖子和手臂的疼痛頗劇烈。」

敘述:居住在舊金山的數以千計的華人之中,只有五十三人願意注射疫苗。越來越著急的金勇發電報給威曼。

金勇(演員旁白):認為事態很嚴重。現在看來,要控制疫情需要超人的能力了。我們錯過了這麼多的時間。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就在那個時候,海事醫務署自創辦以來必須第一次以衛生權威的身份站出來明確地反抗鼠疫。

DAVID K. RANDALL,作家:醫務總監威曼立刻發電報回覆金勇,內容是「你是我們指派在舊金山的人,一切全靠你。你必須保護我們大家。」

敘述:金勇現在身負帶領整個西海岸的責任。他迅速地聘請更多的官員,繼而分派他們到加州、奧勒岡州各處加強檢疫和巡邏。他還下令強制接種疫苗,更不只針對華人,還針對日本人施行前所未見的強制性旅行禁令。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5月18日,舊金山衛生局通過一項決議,命令交通公司拒絕華人和日本人乘坐,除非他可以出示已經接種哈夫金疫苗的證明。他們很明顯的贊同金勇的建議。當時,華人和日本人所得到的信息是「你必須接種疫苗,否則你會被侷限在舊金山,不許離開。」他們被強迫、被威脅接受這個疫苗。

男子(朗讀):「(醫)復勒全埠以種疫。(明日)眾人遂即相率閉門罷市……得其公論矣。」《中西日報》

敘述:唐人街的華人走投無路,只好據理力爭。他們向社區領導,也就是由社區六大會館組成的中華會館求助。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中華會館的領袖是由唐人街最有權勢的商人擔任。他們是各自的公所最具影響力的人,如果與市政府或州政府有任何爭議,華人都會指派代表前去談判或抗議。

敘述:華人社區的領袖在領事館與金勇會面,懇求他取消他的計劃,但他拒絕了。在這個時候,華人社區認為除了集體上街示威,他們別無選擇。上至最有權勢的商人、下至地位低微的工人,唐人街上下立刻集體站了出來抗議金勇的指令。

MARILYN CHASE,作家:當時有暴動。成千的華人示威者齊集於花園角,聯邦醫生都在那裡搭棚給人們接種疫苗。他們從街上掰出鵝卵石砸店鋪的窗口,又把家具拋在街道上。他們沒有對他低頭,告訴他:「我們絕不會容忍這些措施。」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情況嚴重到金勇需要一百名警察保護,不然舊金山的暴民會殺了他。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舊金山的華人雖已陷入困境,但他們也通過社區、商界領袖、有時候也聯同中國領使所提出的訴訟一路奮鬥爭取。(低聲地笑)不管什麼事,他們都控告政府。

敘述:唐人街的人民化為一體反抗旅行禁令,指令頒發不到幾天後,華人社區便提出集體訴訟,而被告人是金勇和舊金山衛生局。

MARILYN CHASE,作家:一位名為黃偉的商人提告。他上庭控告金勇醫生及所有參與其事的人侵犯華人的人權。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有人申請法庭下禁令禁止衛生局阻止人們離開舊金山。旅行禁令帶種族歧視,根據憲法修正案第十四條屬非法行為。該修正案的相關內容指:「無論何州,均不得在不經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不得對其管轄領域裡的任何人拒絕提供法律的平等保護之權利。」華人雖無資格成為公民,但已成功為自己爭取憲法下法人的身份。因此,他們受修正案第十四條的合法保護。

NAYAN SHAH,歷史學家:歸根究底,這個案件最終所審的是一個問題──他們的措施是否不公平地運用法律來不公平地針對一個種族?

MARILYN CHASE,作家:法官同意華人的看法,他說:「你並沒有提出任何證據證明華人會更有可能感染或傳染這個疾病。」他說:「這項旅行禁令實是用邪惡的目光、不公的手法非法施行的指令,是基於完全缺乏科學根據的種族疾病傳播理論。」

敘述:此外,法官向金勇和海事醫務署頒發禁制令,明確地命令他們立刻停止。法官的判決震驚了金勇,他通過電報與威曼分享他的憂慮。

金勇(演員旁白):相信美國景況非常危險。這個判決幾乎使聯邦政府的所有行動作廢。這是事務署有史以來所受的最大的打擊。

敘述:金勇堅持自己的信念,無視法官的判決而繼續施行隔離、消毒等具科學根據的衛生措施。他提倡在天使島和處於遠方的尾慎岩建設營地,哪怕只是懷疑感染鼠疫,就把人拘留在那裡。

MARILYN CHASE,作家:此時,唐人街的居民面臨強行被帶走的威脅。因為帶頭的是金勇醫生,他便被稱為狼醫。他之所以被冠上這個外號,是因為大家認為他目中無人、愛擺官架子、會攻擊老百姓,而且會雪上加霜。

男子(朗讀):「本埠衛生院狼醫張其爪牙……拘(華民)往……海風橫生胡地玄冰邊土……(華民)振翅恨無。」《中西日報》

MAE M. NGAI艾明如,歷史學家:市政府、衛生官員對改善唐人街的生活條件從來沒有真正的興趣,而是想孤立華人社區、保護白人,那就是他們的目標。因此,幾乎沒有獲取人民信任的餘地,因為整個情況都是極黑暗的。

敘述:此時,別的州也開始對加州施以經濟壓力。一切在一次歷時三天、氣氛惡劣的會議上爆發了,金勇也在會議上強烈地表態。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德州禁止來自舊金山的人和貨物進德州。因此,州衛生局給市衛生局施很大的壓力:「你需要做的是把唐人街隔離。」

敘述:5月28日,金勇私下慶祝,因為州衛生局終於頒發這道他一直認為是最明智的指令,也就是無限期地全面封鎖唐人街。不到幾個小時,一百五十九名警察毫無預兆的齊集唐人街,分三個班次全天24小時巡邏。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他們用鐵絲網攔截整個區,還圍著唐人街築牆。華人很快地意識到這次的隔離跟上次的不一樣。在隔離令公布以後,當地的華人立刻非常非常不悅。

敘述:幾乎兩萬人再次被封鎖在區內。他們完全不知道甚麼時候會被釋放,或官員會不會試圖焚燒整個唐人街,像僅僅數月前檀香山遭受的對待。沒有電車服務或送進來的食物和別的生活必需品,很快人心惶惶。

JOHN A. POWELL,法律歷史學家:對於當時的華人而言,那是很苛刻的。雖然市、州和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很複雜,但是三方似乎已經達成共識,認為所有問題都在華人身上。他們認為如果能控制華人,就能控制疫情。

NAYAN SHAH,歷史學家:大家都抱著一個疑問:一直以來對我們的生死都漠不關心的衛生官員想用這種方法除掉我們嗎?

敘述:當地的華人再次使用手裡最有力的工具。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他們再次提告,也就是第二次訴訟:Jew Ho vs. Williamson(趙浩[音譯]對威廉森)案,而金勇再次被指為被告人。

MARILYN CHASE,作家:在士德頓街開雜貨鋪的趙浩注意到,隔離的範圍並不是包含區內的所有店鋪的一條直線,而是繞開白人開的店鋪。它的設計並不是為了保護全區的居民,而具體是為了把華人隔開。

BRUCE QUAN JR. 關道進,Lew Hing(音譯劉興)曾孫隔離線沿著士德頓街走,所以罐頭廠在被隔離的範圍之內。但是劉興在廠裡僱用的白人員工──都是婦女和少女都獲准自由進出,華人卻沒有。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法官的判決是處於隔離線邊界上的白人很明顯的受到不同的對待,該訴訟質疑警察是否合理地運用權力,而法庭再一次判決這並非合理運用,因為華人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他們並沒有被阻止彼此接觸,而且與死於鼠疫的人有接觸的居民也沒有被隔離。如果你的舉動是因為要遏止傳染病的傳播,這不是一個不合理的方法嗎?

敘述:法庭判決後的第二天,金勇針對所有加州居民頒發了全面的旅行禁令,不論種族。禁令一下,沒有人可以離開加州,除非有他發的衛生證明。

MARILYN CHASE,作家:可想而知,這使他變成了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加州的威脅。金勇醫生依循的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以具有科學根據的診斷帶領下屬。這種方法在實驗室裏面很有效,但要用於廣大民眾卻行不通。

敘述:三天後,即1900年6月19日,金勇承受了令人震驚的斥責,威廉.麥金利總統被迫就他的這位聯邦官員金勇的措施向憤怒的州立法員致歉,還迅速地撤銷了該旅行禁令。金勇渴望做正確的事而用了他手上最厲害的武器,但他輸了,

而疫情則繼續惡化。到此刻為止,一共有十三人被確診死於鼠疫,其中全部都是華人。從一開始,受種族主義所影響的偽科學使很多人如同受催眠般墜入了因無知而鬆懈的狀態。此外,該疫病莫名地出現又消失。金勇害怕鼠疫在黑暗裡蔓延,而他的擔憂於8月中旬得到了證實。其時,據悉是第一名白人受害者的威廉.墨菲患病後死亡。他是一名經常送貨到唐人街的工人,而同年的秋天,又出現另一個非華人受害者,她是兒童醫院的一名護士,而且從來沒有去過唐人街。金勇極害怕病疫已經開始在唐人街之外蔓延,因而吩咐所有的下屬提高戒備。

那一年九月的下旬,來自夏威夷的一艘名為Coptic(卡普提克號)的蒸汽船到達舊金山,停泊在天使島。一名過份熱心的衛生官員下令所有的乘客,不論貧窮、富貴、男、女全體需要被脫衣搜身,檢查腋窩、腹股溝是否有淋巴腺腫。頭等艙的乘客極為憤怒,發誓只要是金勇負責檢疫,此後不乘船到舊金山。

MARILYN CHASE,作家:到此時,大家勢要追究到底,要他「血債血還」。

DAVID K. RANDALL,作家:加州參議院揚言金勇應該為他的所作所為被處以絞刑。

MARILYN CHASE,作家:他被政界人士和媒體譴責,立法員也想攆走他,極力遊說聯邦政府把他調職到別的地方。

到此時,金勇醫生已在法庭上輸得一敗塗地,他要捍衛自己所提出的假設、所作的診斷還有他在海事醫務署的名譽地位。他已徹底的成為了眾矢之的。

金勇(演員旁白):依我看,舊金山的商業利益對其居民來說比保人命更重要。我與這裡的所有人在作戰。約瑟.金勇。

MARILYN CHASE,作家:加州的蓋奇州長編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陰謀論,說金勇醫生和其他聯邦醫生其實製造了一場假瘟疫,在人的屍體內注射他們秘密運入境的鼠疫細菌。他揚言整件事都是虛構的,從而在人民的心裡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這對金勇醫生而言太過份了,他絕望而憤怒,給上司醫務總監威曼發電報說:「請你就這些針對我和海事醫務署的誹謗挺身而出說句公道話。」

敘述:但威曼選擇了保持沉默,而金勇則孤身作戰,無人為他發聲。他絕望地向一位同僚致函。

金勇(演員旁白):我若要沉冤得雪,威曼醫生必須公開為我身為他的下屬所採取的官方行動而承擔責任。他若有大丈夫的膽量,他必須這麼做。這麼多年以來,我忠心的站在他身邊……為他保住他的政治地位。

JOSEPH HOUTS JR.,約瑟金勇曾孫:要堅持他的信念,金勇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膽量,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對的,雖然周圍的人都質疑他。

敘述:在他確診第一宗鼠疫病例才九個月之後,金勇確診了據他所知的第二十二宗鼠疫患者死亡。他想為自己平反,要求對事件作徹底的外部調查以查出事實的真相。在此同時,舊金山的災難繼續傳遍全國。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對全國的人民而言事情最清楚不過了──舊金山有病疫,但裡面的人不承認。聯邦政府和加州政府處於一個僵局。因此,大家達成協議建立一個中立的聯邦委員會。美國最權威的三名細菌學專家前往西岸調查是否真的有鼠疫病疫、金勇的措施是對的還是錯的。

DAVID K. RANDALL,作家:金勇尋求的是肯定、平反。他認為所有能與自己匹敵而他能信任的人都在兩千英里外的遠方。此時,他覺得「重視科學、重視醫學的人終於來了,我終於會得到肯定,而且我們更會拯救千百萬人的性命。」

敘述:當三人委員會於1901年1月的下旬到達舊金山,他們完全體會到任務刻不容緩。他們的直覺是,必須深入唐人街,因此,他們立刻聘請了一位名為黃世雅的前中華會館書記當他們的翻譯員和中間人。

DAVID K. RANDALL,作家:黃世雅是醫學界、舊金山的權貴、中華會館甚至唐人街各方之間的連結。

敘述:這個辦法帶來了成果。有了黃世雅的幫助,金勇又遠在天使島,委員會很快的獲得了多月以來所缺乏的──不僅是信任,還有能與華人溝通的橋樑。僅僅幾個星期,他們確診了六宗新病例。當州政府Henry Gage 亨利.蓋奇) 得知委員會即將公布的報告,他慌張了。他匆忙地前往華盛頓特區,而同行的是他親自挑選、由加州最有權勢的人組成的「軍隊」,包括參議員、報章主編及商界領袖。

MARILYN CHASE,作家:他到達華盛頓後便去探訪醫務總監華特.威曼並提出了一場交易。他說:「如果你把鼠疫的實況隱瞞全國,我們會把舊金山整理乾淨。」

敘述:雙方有明顯的得益──加州需要白宮的協助了結這件威脅到其經濟和名聲的事件,而麥金利需要票數高的加州確保他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當選連任。各方都達成了一個互惠互利的協議。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這個不光明的協議在美國總統的辦公室達成──麥金利總統與共和黨的高級領袖──包括來自加州的領袖共謀。

MARILYN CHASE,作家:他們與醫務總監華特.威曼達成了他稱之為最完美的封口協議。他們會封鎖整件事。

敘述:1901年3月6日,即黃植敬死後的正正一年,地方的報章宣揚了一則令人意外的醜聞。

MARILYN CHASE,作家:記者揭發了這個由醫務總監和加州州長簽署的不光明的協議。他們要隱瞞鼠疫實況的協議傳開了。

敘述:此時,威曼雖然處境尷尬,但他也知道,金勇的行為大大加劇了各界對海事醫務署的恨意。他那被視為不得體的處事方式常被人們掛在嘴邊。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金勇必須被推出來當替死鬼,因此,他在沒有真正得到解釋的情況下被調職。

敘述:1901年5月,金勇被命令收拾行李、帶著家人搬到底特律,沒有感謝、沒有慶典,事前甚至沒有通知。

他經過了漫長的整整兩年盡力保護全國人民,但最後看來都是徒然。

TRISH REEVES,約瑟金勇曾孫女:那是致命的一擊,因為在很多方面,這結束了他在科學界的事業。他沒有獲准回到自己心愛的實驗室,我認為這對他而言是很大的打擊。

DAVID MORENS莫仁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上校:而且我想,他深信自己的一生所做的都是非常好的事,他很以此為榮。我想,他那樣被拿來當替死鬼,對他而言大概是沉痛的打擊,因為這使他長期以來所做的所有好事在本質上都受到質疑。

MARILYN CHASE,作家:金勇醫生完成了做出科學診斷的艱鉅工作,只是他無法讓人們信服。因此,他受傷、他憤憤不平,而且他頗是個急性子,所以並沒有很平靜地離職。他狠狠地批評了舊金山、狠狠地批評了唐人街也狠狠地批評了所有當局的官員。

敘述:金勇初到舊金山時,滿心以為他會倡導科學、拯救國家,但他反而被不體面地當眾調走了,同時,疫情的危害仍然存在。

敘述:金勇走了,加州轉向更高興的事宜。為了履行數月前達成的協議,加州的政界人士邀請了麥金利總統參加全包費的奢華慶祝活動。

同時,威曼在尋找一位新的檢疫官。但金勇那樣不體面地遭罷黜,海事醫務署沒有任何人願意接受他們視為不可能的任務。他終於鎖定了一個人選──來自海事醫務署、三十二歲的魯伯特.布魯醫生。與金勇不同的是,布魯並不是研究科學家,也缺乏金勇完美無瑕的醫學背景和嚴格訓練。他其實不是威曼的首選,甚至不是他的次選。

MARILYN CHASE,作家:魯伯特.李.布魯暱稱伯特,他臉圓圓的,為人性格靦腆、不自信,也很喜歡拳擊賽,不只是作為觀眾,還喜歡作業餘的參與。他人未到,關於他懶惰的謠言已先他而到了;他的一名同事說他獃滯,叫他「獃子伯特」。

DAVID K. RANDALL,作家:在大家眼裡,他友善且容易相處,但不一定是最有成就的一個人。另外還有人認為他是一個事業勉強過得去的人。但要很挑剔一個你喜歡的人、一個友善的人是很難的。

敘述:布魯在家裡的八個孩子之中排行第六,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三年後,他出生在南卡州馬里昂一個家境不好但名聲好的家庭。

DAVID K. RANDALL,作家:布魯基本上從零開始。他在田野間長大,小時候跟兄弟姊妹們一起在田野間閒逛,看到西瓜便一拳打破它就地吃。

他知道自己不是家裡最得寵的兒子,兄長維克多是一位戰爭英雄,所以父母崇拜維克多。魯伯特.布魯隱約認為如果維克多的人生使命是要傷害人,那麼也許我的使命是治癒他們。所以他學醫,在美國最早開辦的公立醫學院之一就讀。他寫信給母親,說:「我想我受不了,我幾乎連生存都做不到。」他勉強從醫學院畢業了。

敘述:布魯加入了海事醫務署的軍官團。海事醫務署的工作既刺激又有使命感,也是一個開眼界的機會,讓他看一個比他生長的小鎮更大的世界,更給他機會挑戰一些他以前只在課本裡看過的疾病。身為檢疫官,他曾在加爾維斯敦追蹤黃熱病、在密爾瓦基監測傳染病,也在羅馬調查鼠疫的可疑病例。

MARILYN CHASE,作家:他必須努力工作,因為在他父親因病去世之後,他必須給成了遺孀的母親和家裡仍是青少年的妹妹們寄生活費。

DAVID K. RANDALL,作家:所以他除了在海事醫務署工作,還會當醫學報章、雜誌的編輯等多份兼職,儘量多賺點錢。

敘述:他的新任務在舊金山這個同時為全國和亞洲的商業中心的城市,要比在密西根湖上監測運輸船隊強出不知多少倍。這個受各界關注的任務是個讓布魯證明自己實力的好機會,但是它附帶著看似難以逾越的障礙。唐人街的社區對海事醫務署及其代表既害怕又不信任,城市裡的領袖也公然地各自謀利,而州政府官員還是堅持否認鼠疫的存在。

到了1901年6月,根據官方的統計,市內一共有三十四人死於鼠疫,布魯因此知道他要分秒必爭。

MARILYN CHASE,作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搬進舊金山並在位於唐人街的Merchant(商賈)街設立實驗室,而他在那裡過得很自若。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會很自然地走進店鋪跟裡面的人聊天,他希望能夠建立友誼、建立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聯繫。以前,金勇在走進唐人街的時候必須有警察保護,布魯卻可以一個人在街上行走。

敘述:布魯也繼續聘用之前協助聯邦委員會的翻譯員黃世雅。而且,因為他知道唐人街的死者好像會莫名地消失,他說服了醫務總監威曼批准一項特殊的開支。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安排了一輛馬車和一匹馬,自己開辦了太平間服務,目的是儘早尋獲並檢查死者的遺體。布魯給華人翻譯們的工資和他屬下的白人員工的工資一樣,這在當時而言是不可思議的。

MARILYN CHASE,作家:他越來越依賴他的翻譯員黃世雅,不只為了翻譯、傳譯,也作為「文化大使」。黃世雅協助布魯醫生了解華人為甚麼抵抗西方醫學界的措施。

敘述:有黃世雅這麼一位雙方信任的中間人,布魯改革了前任檢疫官苛刻的措施。他只對個別的房子進行消毒,而不針對整條街道,也只要求病患的直系親屬進行時間儘量短的隔離。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是一個願意聆聽的人,這是難得的技巧。他知道自己不是最聰明的,也知道自己並不一定有別人能有的見解,但是他甚麼辦法都願意嘗試。

敘述:但是布魯所發現的讓他很不安。七月份,三名在唐人街邊緣上工作的日籍性工作者死亡。一想到那三名婦女接觸過數十個身份不明的客人,布魯震驚了。到底一共有多少人?他們去了甚麼地方?布魯懼怕這個病疫準備大幅度爆發,這一點他對威曼也承認了。

魯伯特.布魯(演員旁白):要追溯這次感染的源頭並不容易。華人們似乎一旦得悉有可疑的病例就會像跳蚤般消失。魯伯特.布魯。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在桌子後面的牆上掛著的一大幅地圖上,開始在每一個確定有鼠疫受害者的地點,畫上紅色記號。而漸漸地,他像著了魔似的,務求阻止他的地圖上出現更多的紅記號,同時也希望可以在受害者之間找出共通點。

敘述:在那年的夏天所剩下的日子裡,布魯耐心地繼續在唐人街尋訪,保持警惕找出更多的病例。

1901年9月11日,黃世雅提供線報,給了布魯和他的下屬一次罕有的機會。在一家雜貨店的地庫裡,他們找到一位有鼠疫病徵的28歲男子,繼而帶他到東華醫局進行觀察。

MARILYN CHASE,作家:患者的朋友們剛準備帶他離開唐人街,避開官方繁瑣的程序、檢疫和防疫措施。但是黃世雅的線報助聯邦醫生阻止了這次逃避。

敘述:這是布魯第一次有機會檢查活著的鼠疫患者。在此之前,華人從來沒有對海事醫務署有足夠的信任與他們合作。布魯這次有機會把該男子隔離並詢問他接觸過甚麼人,希望從中了解這個病是如何傳染的。

多虧黃世雅默默地努力,唐人街開始慢慢地比較容易接觸了。以前被匿藏或誤診的病例開始曝光,結果再發現十宗確診病例。

布魯(演員旁白):我像特洛伊人般努力,相信我的努力會得到回報的。我們仍然在低調地工作,同時避免與州政府、華人出現摩擦。魯伯特.布魯。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很快找到越來越多的受害者。他看到活著的受害者,也在他們能被藏起來之前看到更多的受害者,他因此開始意識到問題有多廣泛。

MARILYN CHASE,作家:黃世雅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而他為此也多次冒險。州政府的一些否認鼠疫存在的醫生,可能向唐人街的黑幫通風報信,說黃世雅是聯邦政府的線人,背叛了自己的社區。

DAVID K. RANDALL,作家:不久之後,有人想殺他,而他也曾要逃命。

MARILYN CHASE,作家:最後需要聯邦政府出面,黃世雅才可以和醫生們安全地巡訪病人。

敘述:在18個月裡,布魯和以前的金勇一樣,對死亡率那麼低感到不解,但他們兩個人所知道的都不全面。布魯開始意識到,舊金山各地的白人醫生因為向政治壓力低頭而故意作錯誤的診斷,

目的是儘量減少真實的病例人數。

布魯(演員旁白):在這個公眾極危險的時刻,州衛生局的態度可以用缺乏禮貌、異常冷漠,最後還有干預等詞來形容。要根除這個疾病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它更有機會無限期地留下來。魯伯特.布魯。

敘述:到了1902年的秋天,被正式診斷的病例增長了三倍。在各州、市衛生官員於康州紐哈芬舉辦的年會上,舊金山是大家唯一討論的話題。州政府官員還是否認鼠疫的存在,但這與海事醫務署和全國性的報章報導的完全相反。

MARILYN CHASE,作家:別州的衛生局開始針對加州、加州州長蓋奇和否認鼠疫存在的這種舉動投譴責票、發譴責聲明。一些極端的人更強烈要求國家的海軍轉略站北遷到西雅圖。

現在事態可嚴重了。舊金山不想冒險失去如此巨大的權力。到了此刻,否認鼠疫存在的代價開始變得昂貴了。加州別無選擇,是該正視、清理、根除這個疫病的時候了。

敘述:遏制鼠疫的責任正正落在了布魯的身上。

MARILYN CHASE,作家:布魯的拳擊經驗教會他如何沉身和恍身、評估對手、猜出他們下一步會怎麼做,而這使他在抗疫策略上有優勢。

敘述:現在,他第一百次盯著他的地圖看;唐人街的每一條道路都有確診病例。但在剛過去的九月份裡,一名跟唐人街完全沒有接觸的白人洗衣女工死於鼠疫,而她的住處離該區有一個路口。

敘述:布魯恍然大悟,意識到他一直忽略了一個一直在他面前的線索。幾個世紀以來,鼠疫為何殲滅了歐洲和亞洲人口的這個謎終於開始解開。

HARRY CHUCK卓光漢,社區權益倡導者:我們小時候其中一種最喜歡的消遣是在離唐人街很近的碼頭上釣魚。而靠岸的船上垂著非常粗的麻繩。你可以在那裡看到大老鼠從船上沿著繩子往下爬,而有些老鼠會掉進水裡,還有些會尋找出爬上碼頭的路。牠們疾步地走,跑得很快。

DAVID K. RANDALL,作家:在很多方面,老鼠是生物奇蹟,因為牠們可以在幾乎任何情況下生存,而且繁殖的速度讓人難以相信。

新聞片敘述:一雙大老鼠若在不受控制的環境下繁殖,在一年後可以變成一千五百隻。

敘述:在他的實驗室裡,布魯和他的團隊曾在解剖的老鼠屍體上發現鼠疫病菌。現在他茅塞頓開,想到老鼠本身可以在城市裡遊走的時候傳播這個疫病,雖然他還是完全不知道是用甚麼途徑。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意識到,我們拯救舊金山的唯一方法是盡可能滅鼠,滅得越多越好。因此,他們把焦點放在滅鼠方面。

敘述:歸功於黃世雅在前一段時間的努力交涉,中華會館現在同意唐人街的所有企業會與衛生官員合作。

男子(朗讀) :「華民不必驚慌。此醫生皆甚善良,其意在捕鼠。」《中西日報》

MARILYN CHASE,作家:州政府負責聘請檢疫官,而市政府則負責設下含有毒餌的捕鼠器。他們還盡力得到全體居民的合作一起來抓老鼠。因此,他們懸賞捕鼠,每抓一隻老鼠可以得到一毛錢,而有繁殖能力的雌性鼠甚至可以換來五毛錢的賞金。不難想像,這是可觀的金額,人們因此也參與了捕鼠行動。

DAVID K. RANDALL,作家:布魯開始尋找老鼠的巢穴在哪裡。他的想法是,不如我們儘量減少老鼠能築巢的地方。木板人行道為老鼠提供很多理想的築巢處,所以他把木板拆掉並用水泥重建人行道。同時,不如我們拆除這些過去的遺跡、那些淘金潮時代所建而到現在仍未拆掉的樓宇,而用更現代化的建築取而代之。

敘述:到了1905年的春天,唐人街幾乎被全面裝修了。任務既然完成,布魯的團隊也解散了,而他本人被調派到維吉尼亞州的新職位。因為一年多都沒有新病例,大家都認為鼠疫終於得到控制了。 根據官方對病例的統計,鼠疫確診病例一共有119宗,其中104人為亞裔、十五人為非亞裔人士。

DAVID K. RANDALL,作家:如果說真實的死亡人數大約是這個數字的十倍以上也不過份。

MARILYN CHASE,作家:鼠疫病例的正確數字很有可能被少報了,因為他們受種族觀念的影響,焦點都在亞裔人士身上。

MARILYN CHASE,作家:1906年4月18日,剛過清晨五點……舊金山遭巨大的地震打擊,強度相等於芮氏震級上7.9度,是非常危險的一場地震,尤其是那時候舊金山的樓宇都是沒有加固的磚、混灰泥建築為主,一震便碎。

建築物被壓平了、地板也塌陷了,而到處都著火,水管也壞了。因此,也不能用水庫裡的水滅火。因為急切地想阻止越來越大的火勢,官方只能策略性地引爆炸藥,試圖阻止火勢加劇。這個辦法稍微有點效果,但有些潑皮無賴任意的向唐人街拋炸藥,使已經受損的建築損壞得更嚴重。

敘述:舊金山被毀了超過八成,其中包括幾乎整個唐人街。

MARILYN CHASE,作家:有三千人立刻死亡、差不多二十五萬人受傷,還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DAVID K. RANDALL,作家:突然,好多人變成了難民,被迫住在金門公園或別的臨時營地。

MARILYN CHASE,作家:有人住在帳篷或在紅十字會搭建的地震小屋村裡。

敘述:美國陸軍和紅十字會分發餅乾和罐裝牛奶,但當華人不會得到這些援助的消息傳開的時候,華人社區再次自食其力。

四年前,商人劉興搬離了舊金山。

BRUCE QUAN JR. 關道進,Lew Hing(音譯劉興)曾孫劉興決定在舊金山以外的地方開辦罐頭廠,所以他在屋崙(奧克蘭)開辦。他厭倦了被白人媒體騷擾,也厭倦了被逼與組成壟斷聯盟的白人罐頭廠鬥爭。這些壟斷聯盟的目的是趕走所有獨立的罐頭廠,使它們倒閉。他們特別針對劉興,因為他已成為罐頭廠業的一股強大的力量。

4月18日的大地震後,舊金山的華人遭白人開辦的援助機構拒絕而走投無路。因此,很多華人前往屋崙的一個很小的華人聚住地。我曾祖父在那裡的罐頭廠周圍有些空地,他僱了一些人煮飯,因而可以給逃難來的數千名華人提供膳食。

敘述:舊金山在這個山崩地裂的情況下,很費勁地開始重新站穩陣腳,而地震的各種後果陸續呈現。

DAVID K. RANDALL,作家:馬上出現了衛生問題。如果你沒有在地震裡死亡、在火災裡死亡,你可能會死於白喉、天花或各種可以迅速來襲的疾病。

MARILYN CHASE,作家:因為下水道爆裂,老鼠──包括身染鼠疫的老鼠被釋放出來,享用城市裡沒有清除的垃圾,而到處的廢墟成了牠們的繁殖地。因此,老鼠、鼠疫再度肆虐。

敘述:地震十三個月之後,舊金山出現了三年以來第一宗死於鼠疫的患者,而到夏天,又出現了六宗。威曼立刻給布魯發電報,命令他重回舊金山。

MARILYN CHASE,作家:在住宅區的一條不起眼的街道上,布魯醫生在一幢維多利亞式的房子裡設立新的總部,裡面是他的指揮中心。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們很快地發現,鼠疫不再是唐人街的問題,而是整個舊金山的問題。

敘述:現在的情況跟初期的疫情完全相反,只有一名華人死者,正是中華會館的主席。

DAVID K. RANDALL,作家:而在那個時候,白人醫生開始告訴布魯:「也許我以前遇到過鼠疫病例,但我以為那只是肺炎。」或者「也許我一直知道那是鼠疫,但我不想承認。」種種的事情向布魯證實這是一種環境疾病。

NAYAN SHAH,歷史學家:而在那時候,淋巴腺鼠疫開始出現在舊金山灣區的各類社區,人們開始意識到任何人都可以感染淋巴腺鼠疫。

敘述:布魯安排了一處專門為將要進行的恐怖任務而設的特別工作場所。

MARILYN CHASE,作家:在聯邦總部的後面,有一座相連的建築,該建築被眾人稱為老鼠工廠。那個所謂的老鼠工廠基本上就是驗屍官的實驗室,一所專為老鼠而設的法證實驗室。

DAVID K. RANDALL,作家:老鼠的死屍都被送到那裡。而那裡的工作只是解剖一隻又一隻的大老鼠,檢查有沒有鼠疫的跡象。他們會記錄染病老鼠的百分比。

敘述:到了秋天,再有三十人死於鼠疫。布魯和他的團隊加緊了抗疫行動,每週消滅一萬三千多隻老鼠。而期間,他一直在嘗試新的方法,目的是要斷定疫病如何在城市裡傳播。

MARILYN CHASE,作家:他們甚至讓行動更進一步,想分析老鼠的遷徙習慣。他們想調查出老鼠的源頭和牠們的去向。因此,他們設計出一個後來被暱稱為彩虹鼠的計劃。他們齊集一群健康、活躍的老鼠,把其染成紅、綠或藍色──所染的顏色因牠被抓的地區而定,然後再放牠們出去隨意走動。接下來,布魯和他的團隊會儘量再把牠們抓起來,從而看出牠們怎麼分布。

可想而知,當地好事的媒體聞風後,把這件事大肆宣揚。

DAVID K. RANDALL,作家:報章馬上就這件事嘲諷他們,把它說成蘇斯博士的故事情節一樣。被當眾嘲笑,布魯很快地退縮了,他不習慣這種對待,但是他仍然堅持努力。

敘述:就在那時候,當地的一宗病例引起了布魯的注意。

MARILYN CHASE,作家:有一名醫生注意到自己的房子有臭味。該名醫生決定在牆上劈開一個洞,想找出臭味的來源。他在那裡發現了兩隻死老鼠,然後家裡的兩個人立刻染上了鼠疫。

敘述:當布魯推敲這個病例的細節,他記得不久以前看過的英國鼠疫委員會的報導,裡面證實了十年前的一項研究的結論。

MARILYN CHASE,作家: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學家保羅.路易斯.西蒙德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兩隻老鼠關在一個籠子裡,用金屬架子隔開,讓牠們無法相互觸碰。其中一隻老鼠是健康的,而另一隻患有鼠疫。西蒙德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就是當患鼠疫的老鼠死後,原來在其身上的跳蚤跳到了健康老鼠那邊,準備吸血。

MAY C. CHU朱清梅,醫學微生物學家:淋巴腺鼠疫由鼠疫桿菌傳播。跳蚤本身是鼠疫桿菌的宿主,而當牠在自然宿主身上吸血,牠會把自己的細菌嘔吐進去,從而傳播鼠疫。而只在牠自己的宿主死亡後,跳蚤會尋覓另一個溫暖的身體,可能是一隻老鼠,或者如果有一個人經過,牠們會跳到人的身上,牠感覺到這是溫暖的物體。「我不管是甚麼。」然後牠們就咬下去。牠們想進食,因為牠餓。所以,老鼠和人之間的傳播渠道是跳蚤。

敘述:布魯非常震驚地意識到原來跳蚤在病疫的傳播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他現在了解,老鼠只是疫病的載體,而這是因為牠們毛上的昆蟲。這一刻,所有的謎團一一破解了──疫情爆發的高峰期與跳蚤活躍的季節吻合。那個讓人費解的時而爆發時而緩解的疫情現在最清楚不過了。

NAYAN SHAH,歷史學家:原來,淋巴腺鼠疫細菌的最佳傳播方式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咬人,那個傳播渠道是最關鍵的。因此,如果除掉老鼠,效果會很明顯。

敘述:在城市繼續重建的同時,布魯知道公眾是很支持滅鼠的,可是若沒有整個社區的合作與支持,老鼠會不受控制地繼續肆虐。這是要採取極端措施的時候了。

MARILYN CHASE,作家:善於策略的魯伯特.布魯知道他必須軟硬兼施。那時艦隊週將至,但是布魯告訴市政廳,如果舊金山不衛生,我會告訴上將他的艦隊在這裡靠岸不安全。這是極壞的消息,如同不許大家慶祝聖誕節一樣。如果不許大白艦隊進入舊金山,而更壞的是要他們轉舵到大對頭西雅圖,那會是極大的打擊。因此,舊金山必須全體參與行動。

1908年,第一次真正源於草根階層、完全公開且涉及多部門的衛生行動誕生了。 他們教導大眾處理垃圾的正確方法等簡單的知識。你必須把房子正確地密封,讓老鼠無法進入。他們也教導蔬果店店主如何正確地存放貨物才可以保持城市街道的清潔,也告知大家為了衛生而做好預防措施的重要性。

DAVID K. RANDALL,作家:他們開始在每個人的信箱裡放傳單,分享採取什麼措施可以救人救己。

MARILYN CHASE,作家:漸漸,好幾百名來自各階層的人,包括教會、廟宇、會所、婦女會和商會全體參加,只求自己能出一分力。

敘述:舊金山全體人民同心協力參與行動。長年失修的衛生基礎設施被重建了,政府也發行四百萬元的債券重修下水道系統,還設立了全市垃圾收集和處理系統。到了此時,連當地的報章也支持這個衛生行動,如果有人不遵守規定就把他的姓名、地址刊登出來。

到了最後,布魯成功地安排兩萬房子接受檢查。不計其數的老鼠被活捉或發現死亡,但在檢測的老鼠當中,只有十六隻被證實有鼠疫,疫情在消退了。通過艱鉅的努力和重點信息傳遞,布魯終於成功扭轉疫情的趨勢。

那個一直讓金勇和布魯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即疫情為甚麼沒有大幅度爆發也終於得到答案了。

MARILYN CHASE,作家:真奇妙,我們那時候面對的病菌跟黑死病時期的病菌一樣能致命,也是大大打擊了中國、印度人口的病菌,但在最後能拯救舊金山避開更嚴重的災難的是那隻小小的跳蚤體內的一個器官的微小部份。

DAVID K. RANDALL,作家:那些鼠疫嚴重爆發的地方所面對的是不同種類的老鼠跳蚤,跳蚤的結構稍微不同,牠會在所咬的受害者體內釋放更大量的鼠疫細菌。在舊金山,跳蚤釋放的細菌量較低,所以比較難發展成為成熟的疾病。因此,真正助美國避免數百萬人死亡的是跳蚤身體結構上的這個特徵。

敘述:舊金山最後的一宗鼠疫病例出現在1908年的2月份。在差不多八年以來,舊金山的人民第一次可以真正地慶祝。

1908年5月6日,大白艦隊駛進了舊金山灣。

MARILYN CHASE,作家:人們站滿所有山頭、海角,只想看看這些受命於西奧多.羅斯福的壯麗、金白相間的戰艦。人們整個星期都在揮舞國旗慶祝。他們慶祝的不只是大白艦隊和強大的海軍力量,也是為了舊金山能重生為一個健康的城市,而這是大家同心協力所得到的結果。

敘述:唐人街正在慶祝自己社區獲得的勝利。該區在大地震時幾乎被夷為平地,而這引來了想搶購該區寶貴的地皮的白人投機者。但他們沒有預計到華裔商人、公所的劇烈反對。為了捍衛自己在該區的控制權,他們與投機者劇烈地鬥爭。

NAYAN SHAH,歷史學家:我們也知道,後來他們成功把別人對唐人街的印象從讓人害怕的龍蛇混雜、充滿不道德交易和疾病、形同迷宮的地方,轉為深受中產階級遊客歡迎的消費天堂。

敘述:1909 年 3 月 31 日,魯伯特.布魯在諾布山費爾蒙特酒店舉辦的盛大慶典上榮獲各方的歌頌。

MARILYN CHASE,作家:宴會的主題是大老鼠,冰淇淋是用捕鼠器形的模具做的、酒杯則是微型垃圾桶形的燒杯。宴會到處布滿了這種有雙重意思的器皿、工具。

敘述:這個帶有黑色幽默的主題也暗指被滅老鼠的數量,總共有兩百萬隻,大約是舊金山人口的五倍。

MARILYN CHASE,作家:當布魯被邀請上台接受他的禮品和市政府的謝意時,他以前靦腆的一面又浮現出來了。他說:「一個人百感交集的時候是很難說出話來的。」雖然他成就顯著,但還是張口結舌的。

敘述:布魯的寡言除了因為謙虛,很有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很清楚地意識到他現在的成功,前任檢疫官功不可沒。沒錯,他確實成功地整理、清理了舊金山各處、清除了城市裡的老鼠,但一直堅持鼠疫存在的人是金勇,而且他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DAVID K. RANDALL,作家:布魯被視為英雄,他的事業繼續往上升,後來成為了美國第四任醫務總監。他很有遠見,倡導改善對精神病患者的護理與治療。他也提倡全國性的醫療保險,而這個概念在那個年代是聞所未聞的。他看得到世界未來的去向。

MARILYN CHASE,作家:約瑟.金勇醫生從舊金山被遣走代表著各界人士、機構相互抵抗和競爭所引起的失敗。但後世銘記他的貢獻,他把診斷傳染病最先進的技術引進美國、協助創辦美國衛生實驗室,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先驅;他因此也被追授為NIH的第一任院長。

敘述:這兩位人士用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使疫情結束,但是功勞不只屬於金勇和布魯,也屬於那個被邊緣化了但仍然努力為自己爭取人權的社區;這個社區的努力引起了一種模式轉換、改變了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對公共衛生的觀念。

NAYAN SHAH,歷史學家:我們從舊金山的這次經歷所學到的是,面對病疫大流行的應對措施非常受政治影響。科學是一個方面,可以提供答案和解決方法,但這些都需要經人解說、經人實施。

CHARLES McCLAIN,法律歷史學家:1900年出現的一個疑問是,公眾需要、公共衛生和個人人權與自由之間的平衡是甚麼?而當時所用以平衡這幾種因素的方式是非常可怕的。

MARILYN CHASE,作家:政界人士追名逐利、商界人士貪財,公共衛生因而被擱置一邊,延誤了舊金山抗疫。最後能扭轉疫情的趨勢,歸功於聯邦、州、市政府、市民同心協力抗疫以及各界對科學的理解與接受。

JOHN A. POWELL,法律歷史學家:科學以及整個社會必須承擔責任。那時候在舊金山,我們試圖用科學干涉它毫不該干涉的領域。我們不需要科學教導我們要尊重、關愛別人。科學是一種探索的方式;它知道的很多,但還有很多不明的因素。

NAYAN SHAH,歷史學家:當時我們面對的是,一些世界觀起了大衝突──該如何思考科學、該如何處理公共衛生的危機、該如何不把疫病歸咎於種族而推卸責任。但也要思考──有可能保護自己不染病嗎?有可能根除疾病嗎?而這些問題仍未有答案。

Additional Funding for Plague at the Golden Gate provided by

  • funder icon
  • funder icon